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手册 >> 教育教学改革
【字体:
曲靖师范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2015-2020)
浏览次数: 日期:2017-05-01

曲师校字〔2015〕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特色发展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改革和建设总体目标。从2015年开始,深化改革和建设,使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与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有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和建设内容

(一)专业综合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

1.优化专业结构

目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品牌专业优势明显的专业群;形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本科专业达到56个左右,建设省级品牌专业5-6个。

措施:(1)根据国家转型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内涵建设要求,认真做好社会需求调研和分析,制定好“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2)教务处牵头组织制定专业建设和发展评估方案,开展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3)按照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加快我校汉语言文学、化学、学前教育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4)加大国家、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和省级试点专业要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优化改革设计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成效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品牌专业,起到引领和示范其它专业改革的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标:初步形成彰显“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创新后备人才。

措施:(1)要进一步总结提升我校四类人才(卓越人才、复合人才、拔尖人才、应用人才)培养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各学院要加强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切实做到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的目标;(3)各学院要重新修订教师教学考评指标,侧重考核教师师德、敬业精神、课堂效能、学生能力提升、自学能力提升的情况等;(4)强化实践和技能教学的系统性改革,特别要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学院要完成非师范专业技能训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创作)质量;(5)探索考试改革,使学生学业成绩不仅反映学生在学业中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能反映学生在学业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素质;(6)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将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指导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引导、能力素质养成和就业指导,激励毕业生立大志、创大业。

(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工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建设与教学改革

目标:全面提高全校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基础和文化素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措施:(1)加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改革研究,2015年内每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全校性学科基础课程必须要围绕本目标要求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改革方案要特别注重“精讲多练、指导自修(教一学三、教一考三)、养成培养”;(2)鼓励课程教师编写“教师资格认证”、“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等级考试”、“心理辅导”、“普通话与口语艺术”和“艺术体育文化修养”等课外实践指导与自修辅导读物;(3)2015年内完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并逐步实施教考分离,教考分离成绩与课程教师的考核直接挂钩、与学院的综合考核挂钩;(4)各学院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建设促质量,切实组织好各项标志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统考、资格考试和竞赛活动等,逐年提高学生考研录取比例、省级以上获奖、各种资格证书获证比例以及外语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普通话过级率等。

2.网络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整合

目标:在2015——2018年期间,建设示范性网络实体课程、网络辅助课程100门;完善“曲靖师范学院课程资源库”,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

措施:(1)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在2015年底前完成“曲靖师范学院课程资源库”软硬件支撑平台建设,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编写网络课程建设流程指导书并进行教师培训;(2)制定我校网络课程规范和标准,优先启动全校通识教育基础课、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网课建设,力争三年完成100门以上;(3)结合我校专业实际,立项建设课程中心,逐步引进和整合国内外高校精品优质在线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学习课程资源;(4)制定我校引入通识课程在线学习(MOOCS课)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3.特色教材建设

目标:到2020年,通过立项建设资助出版40部左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材,力争有10部以上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措施:(1)学校每年9月份立项建设10部特色教材,根据出版级别(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一级出版社、普通出版社)实行分级资助,推荐省部级以上奖励3部;(2)特色教材立项建设的重点范围: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鼓励编写及时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特别是转型发展专业群及实践实训类教材;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材;(3)教材建设实行主编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锤炼精品,体现特色。

4.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目标:实现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有较大幅度增加,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措施:(1)教务处要组织总结分析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和经验,凝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的教改项目,依托科研、学科优势,整合全校资源,加强重点资助建设,形成有竞争性的教改成果6项左右;(2)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要加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小学和学前“教师培养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师资培训基地”改革和建设,努力打造我校教师教育新特色,总结培育教师教育改革教学成果不少于3项;(3)学科建设办公室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提高省级“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和省级以上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效率,加快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科研学科优势,上述学科要带头改革,形成教学成果,每个学科不少于1项,为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化学工程、教育类专业硕士学位的申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提升工程。

1.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工程

目标:到2018年,结合硕士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建成10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项目设置,推进实验室开放与共享,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教育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措施:(1)完善实践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解决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2)各学院要整合优化实验项目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建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术实训、综合创新实践”三级实验实训教学体系;(3)由资产管理处牵头,整合校内资源,分步建设教师技能综合实训中心、语言学习与传媒实训中心、经济与管理实训中心、法学(社会工作)综合实训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食品工程实训中心、高原特色农业实验教学中心;(4)继续加强省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学实训示范中心”的建设和改革,整合充实资源,发挥示范作用;(5)积极推进联合共建前沿技术实验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都市发展研究、新农村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等方向的研究机构的改革试点,探索学校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2.大学生科研训练及创新性实验计划

目标:每年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5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0项左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增长。

措施:(1)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支持机制,促进教师参与,规范项目管理,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的训练;(2)由科技处牵头,制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实施方案,每年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50项,每项资助0.5万元,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按照1:1配套资助,各学院每年必须组织申报5项以上;(3)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创新项目应当针对国家战略转型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需要选择课题;(4)制订方案,推动学校科技园区与大学生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

3.大学生文化、科技素质教育计划

目标: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素质讲座和科技讲座40场;完善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通识教育主干课程体系和体验活动项目,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措施:(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学习与成长环境,改善校园设施与环境,建立有利于多向交流的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公共空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优化文化素质和科技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针对性和效果,鼓励优秀高年级学生参与开设讲座;(2)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支持机制,建立激发自信、多元成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3)总结分析目前通识教育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完善通识教育主干课程的遴选和管理办法,推进通识教育主干课网络课程建设;(4)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养成训练(语言、艺术、体育)和学生体验活动办法,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5)改革学生荣誉体系,改革学生荣誉评定流程,把分配名额、被动评定和主动申请、提名推荐结合起来,大幅提高单项奖和特色奖比例,增加荣誉和激励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提升素质和多元成才。

(四)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1.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目标:到2020年,建成4-5个教学改革成绩突出、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在课内外指导学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学团队。

措施:(1)省级教学名师应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每年遴选1-2个优秀教学团队,提供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等;(2)优秀教学团队要以强化指导学生、教书育人和提升教学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以名师培育打造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全面教学改革的机制,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带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2.教学名师及教学成果奖励计划

目标:每年评选教学优秀奖20名,评选教学新秀奖5名,推荐省级教学名师2名;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

措施:(1)修订完善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新秀奖和教育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2)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学督导专家随机听课、教师评教、学生评课等方式,建立校、院、教师三级教学评价体系;(3)加大教学成果奖培育力度,整合学校资源,统筹安排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五)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工程。

目标:到2017年,使学校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建成相对固定的在校生专业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监测点;2016年完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

措施:(1)要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奖惩和绩效工作挂钩;(2)逐步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继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建设,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3)制定学校专业自我评估标准和毕业生质量监测体系,健全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我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校院两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投入主要精力,加强管理,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并纳入到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项目指标考核。

(二)明确责任,强化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认真落实和分解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修订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则,发挥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推进教授治学工作,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学院领导联系学术骨干和教授制度。

(三)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统筹财力,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投入,保证教学运行经费高于当年学费收入总额的25%,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按照国家本科教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实验楼、教学楼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装备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确保我校办学条件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践平台的统筹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整合资源,优化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要以推进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等改革与创新。    

   (四)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学院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曲靖师范学院章程》,理顺校院两级管理关系和机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落实和督促检查,实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各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曲靖师范学院校院二级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本学院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强化执行力,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机制,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