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质量监控 >> 教学评估
【字体:
专业评估报告
浏览次数: 日期:2017-06-22

  标志副本.jpg 字副本.jpg

   

   

   

   

   

   

   

   

   

   

   

  课程评估总结报告

   

   

   

   

   

   

   

   

   

   

   

   

   

   

   

  教务处

  二O一七年四月

   

   

   

   

  目      录

   

  一、课程评估结果汇总

  二、课程评估二级指标评估结果综述

  1-1教学队伍(3个二级指标)

  1-2教学条件(4个二级指标)

  1-3教学内容(6个二级指标)

  1-4教学研究与改革(2个二级指标)

  1-5教学效果(1个二级指标)

  1-6特色项目

  三、评估情况总结和评估结论

  四、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针对各观测点存在主要问题的改进措施及思路

   

   

   

  18

   

  一、课程评估结果汇总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曲靖师范学院制定了《曲靖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曲靖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曲靖师范学院课程建设标准》。由教务处组织开展课程评估工作,课程评估范围和对象是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随机选择2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评估以二级学院评估为主,各学院成立课程评估工作小组,制定评估方案,确定参评课程。学院课程评估组先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总结,开展自评工作;根据课程自评及课程建设情况,对照指标体系,对参评课程进行综合评定,形成学院课程评估自评报告,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组织评估专家组到学院进行评估,通过专家听取课程负责人陈述课程建设情况和自评报告、专家查阅核实相关支撑材料、专家提问和评议等环节做出课程评估结论。自2016年启动课程评估以来,教务处先后组织完成2批课程评估工作,共完成全校53个专业173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评估,编制了173门课程的自评报告,形成了学校的课程评估报告。

  课程评估结果统计明细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评估等级

  学院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优秀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02

  中国文化概论

  优秀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03

  法理学

  优秀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04

  刑事诉讼法

  优秀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05

  仪器分析(含实验)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6

  有机化学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7

  物理化学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8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09

  光学

  优秀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优秀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1

  田径

  优秀

  体育学院

  12

  基础英语

  优秀

  外国语学院

  13

  分析化学实验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4

  有机化学实验

  优秀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数据库原理

  优秀

  信息工程学院

  16

  java程序设计(1)

  优秀

  信息工程学院

  17

  java程序设计(2)

  优秀

  信息工程学院

  18

  无机化学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9

  化工原理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

  学前教育学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21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22

  小学数学教学与课程论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23

  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论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24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25

  操作系统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26

  数据库原理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27

  物联网通信技术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28

  RFID与智能卡技术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29

  计算机网络及试验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30

  软件工程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31

  管理信息系统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32

  管理学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33

  网球

  良好

  体育学院

  34

  泰语听力

  良好

  外国语学院

  35

  泰语阅读

  良好

  外国语学院

  36

  高级英语

  良好

  外国语学院

  37

  综合商务英语

  良好

  外国语学院

  38

  商务英语阅读

  良好

  外国语学院

  39

  人文地理学

  良好

  城市学院

  40

  地貌学

  良好

  城市学院

  41

  音乐美学基础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2

  世界民族音乐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3

  中国民族民间舞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4

  舞蹈编导技法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5

  广播电视创意与写作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6

  广播电视艺术学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47

  酒店管理概论

  良好

  城市学院

  48

  中国地理

  良好

  城市学院

  49

  世界地理

  良好

  城市学院

  50

  区域分析与规划

  良好

  城市学院

  51

  知识产权法

  良好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52

  物理化学实验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3

  结构化学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4

  化工工艺学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5

  工程制图

  良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6

  中国文学通史3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57

  学前儿童保育学

  良好

  教师教育学院

  58

  财务管理(CPA)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59

  财务会计(Ⅱ)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60

  管理学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61

  消费者行为学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62

  微观经济学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63

  宏观经济学

  良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

  64

  广告策划与创意

  良好

  人文学院

  65

  传播学基础

  良好

  人文学院

  66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良好

  人文学院

  67

  中国现当代文学

  良好

  人文学院

  68

  文学概论

  良好

  人文学院

  69

  动物生物学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70

  中学生物学活动与课程教学论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71

  生物化学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72

  生态学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73

  食品工艺学

  良好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74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良好

  数学与统计学院

  75

  排球

  良好

  体育学院

  76

  综合英语

  良好

  外国语学院

  77

  英语听力

  良好

  外国语学院

  78

  基础英语

  良好

  外国语学院

  79

  商务英语视听说

  良好

  外国语学院

  80

  基础泰语

  良好

  外国语学院

  81

  泰语写作

  良好

  外国语学院

  82

  电磁学

  良好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83

  高考物理解题

  良好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84

  多媒体技术基础

  良好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85

  信号与系统

  良好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86

  C语言程序设计

  良好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87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88

  离散数学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89

  经济学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90

  C程序设计

  良好

  信息工程学院

  91

  基础乐理(2)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92

  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

  良好

  音乐舞蹈学院

  93

  个案工作

  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94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95

  数学物理方法I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96

  教学系统设计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97

  通信原理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98

  数字信号处理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9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0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01

  生物化学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02

  植物生物学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03

  普通生物学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04

  分子生物学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05

  食品分析与检验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06

  足球

  合格

  体育学院

  107

  运动解剖学

  合格

  体育学院

  108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

  合格

  城市学院

  109

  地图学

  合格

  城市学院

  110

  地理信息系统

  合格

  城市学院

  111

  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合格

  城市学院

  112

  市场调查与预测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3

  项目管理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4

  市场营销策划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5

  供应链管理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6

  人力资源管理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7

  企业战略管理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8

  经济法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9

  金融学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

  税法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1

  成本会计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2

  世界古代史

  合格

  人文学院

  123

  中国古代史

  合格

  人文学院

  124

  现代汉语基础

  合格

  人文学院

  125

  秘书学概论

  合格

  人文学院

  126

  广告文案写作

  合格

  人文学院

  127

  平面广告设计

  合格

  人文学院

  128

  语言学概论

  合格

  人文学院

  129

  中国汉字学

  合格

  人文学院

  130

  外国文学

  合格

  人文学院

  131

  中国古代文学

  合格

  人文学院

  132

  土木工程图学

  合格

  城市学院

  133

  中国哲学史

  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134

  社会工作理论

  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135

  解析几何

  合格

  教师教育学院

  136

  乐理与视唱2

  合格

  教师教育学院

  137

  人员素质测评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38

  市场营销学

  合格

  经济与管理学院

  139

  透视原理

  合格

  美术学院

  140

  草图大师

  合格

  美术学院

  141

  图形创意

  合格

  美术学院

  142

  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合格

  美术学院

  143

  世界近代史

  合格

  人文学院

  144

  世界当代史

  合格

  人文学院

  145

  汉语语音学

  合格

  人文学院

  146

  食品生物化学

  合格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147

  常微分方程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48

  解析几何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49

  实变函数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50

  数学史与方法论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51

  数值分析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52

  数学建模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5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54

  体操

  合格

  体育学院

  155

  篮球

  合格

  体育学院

  156

  乒乓球

  合格

  体育学院

  157

  硬件描述语言

  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58

  和声学(2)

  合格

  音乐舞蹈学院

  159

  舞蹈基本功训练

  合格

  音乐舞蹈学院

  160

  形象设计

  合格

  音乐舞蹈学院

  161

  音频技术常识(1)

  合格

  音乐舞蹈学院

  162

  自然地理学

  不合格

  城市学院

  163

  版画基础

  不合格

  美术学院

  164

  中国画基础

  不合格

  美术学院

  1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不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166

  民法总论

  不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167

  社区工作

  不合格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168

  楷书临摹

  不合格

  美术学院

  169

  速记学

  不合格

  人文学院

  170

  公文写作

  不合格

  人文学院

  171

  统计学

  不合格

  数学与统计学院

  172

  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不合格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73

  数字逻辑电路及实验

  不合格

  信息工程学院

   

   

  二、课程评估二级指标评估结果综述

  1-1课程负责人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比

  173

  A级

  79

  45.66%

  173

  B级

  41

  23.70%

  173

  C级

  42

  24.28%

  173

  D级

  11

  6.36%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评估结果表明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或教授;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至少3年比例只能达到45.66%;课程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还是讲师或博士而且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至少2年比例达到6.36%,说明课程负责人的遴选还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和学术水平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89

  51.45%

  173

  B级

  55

  31.79%

  173

  C级

  16

  9.25%

  173

  D级

  12

  6.94%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组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课程组教师队伍结构及素质尚有6.94%达不到课程建设的要求。

  1-3教师学术水平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97

  56.07%

  173

  B级

  42

  24.28%

  173

  C级

  19

  10.98%

  173

  D级

  14

  8.09%

      该指标主要观测教师科研成果。评估结果表明近3年教师在发表或出版论文(专著),获得校级科研项目或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方面还有8.09%达不到课程建设的要求。

  2-1★教学文件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148

  85.55%

  173

  B级

  12

  6.94%

  173

  C级

  6

  6.94%

  173

  D级

  1

  0.58%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建设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度和教案等教学文件内容的完备、格式的规范和执行是否严格。评估结果表明99.42%的参评课程达到了课程建设的要求。

  2-2教材、教学参考书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127

  73.41%

  173

  B级

  34

  19.65%

  173

  C级

  5

  6.36%

  173

  D级

  1

  0.58%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建设在教材、教学参考书的选择。评估结果表明99.42%的参评课程达到了课程建设的要求,选用教育部或省、部推荐教材,全国优秀教材或选用国内外著名高校撰写的面向21世纪教材和自编获奖教材;使用教材是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新教材,并且配备有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效的课程教学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

  2-3★教学设施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122

  70.52%

  173

  B级

  40

  23.12%

  173

  C级

  4

  5.78%

  173

  D级

  1

  0.58%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建设在仪器设备、教学场地、图书资料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评估结果表明99.42%的教学实施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2-4★网络教学环境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54

  31.21%

  173

  B级

  60

  34.68%

  173

  C级

  41

  27.17%

  173

  D级

  12

  6.94%

  该指标主要观测网络教学环境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满足度。评估结果表明93.06%教学网站或教学资源库,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3-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77

  44.51%

  173

  B级

  68

  39.31%

  173

  C级

  19

  16.18%

  173

  D级

  0

  0.00%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效果、课程内容设计。评估结果表明100%课程有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与配套措施,执行良好,成绩显著;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且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引入新的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处理恰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得当。

  3-2★课堂教学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106

  61.27%

  173

  B级

  51

  29.48%

  173

  C级

  7

  9.25%

  173

  D级

  0

  0.00%

  该指标主要观测学生、教学督导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平均分在75分以上的达到100%。

  3-3课堂教学手段及方法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116

  67.05%

  173

  B级

  36

  20.81%

  173

  C级

  10

  10.98%

  173

  D级

  2

  1.16%

  该指标主要观测教师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情况。评估结果表明98.84%的参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授课课时≥总课时的25%。

  3-4课外辅导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82

  47.40%

  173

  B级

  62

  35.84%

  173

  C级

  20

  16.76%

  173

  D级

  0

  0.00%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批阅与辅导等方面的情况。评估结果表明100%的参评课程作业布置科学、合理,每学期8次以上;批改仔细,反馈及时;按要求及时辅导,计划严密,记录真实;开列课外阅读书目,批改读书报告。

  3-5★实验及实习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96

  55.49%

  173

  B级

  53

  30.64%

  173

  C级

  10

  12.72%

  173

  D级

  2

  1.16%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在实践教学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的情况。评估结果表明98.84%的课程实习和实训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实验完全按教学大纲开出,效果好;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出≥总实验的5%。实验报告批改全面、及时。实习场地稳定充足,准备充分、计划安排周密合理;指导力量搭配适宜;严格考核,及时总结,效果良好。

  3-6课程考核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89

  51.45%

  173

  B级

  61

  35.26%

  173

  C级

  19

  12.71%

  173

  D级

  1

  0.58%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在试卷、考核方式方法的情况。评估结果表明99.42%参评课程有科学、系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管理严格,符合大纲要求,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水平,能够及时进行试卷、成绩分析,对教学作用明显;试题库建设规范、完备,能实现题库抽题,教考分离。

   

  4-1★教研、教改活动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62

  35.84%

  173

  B级

  67

  38.73%

  173

  C级

  24

  17.92%

  173

  D级

  12

  6.94%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在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情况。评估结果表明93.06%有计划地加强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活动有内容、有计划、有实效记录并保存完整(试讲、听课、教学检查、新学期工作计划、期末总结、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考核制度等),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计划,并严格执行。

  4-2★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63

  36.42%

  173

  B级

  75

  43.35%

  173

  C级

  22

  15.61%

  173

  D级

  8

  4.62%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在教研论文发表、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获奖方面的情况。评估结果表明95.38%的参评课程近3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至少有1项校级教研课题;或有校级教学成果奖。

  5、★教学水平和效果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71

  41.04%

  173

  B级

  69

  39.88%

  173

  C级

  21

  19.08%

  173

  D级

  0

  0.00%

  该指标主要观测课程在学生评价、学生成绩、成果考核方面的情况。评估结果表明100%的课程对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好,学生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近3年有学生经本课程教师指导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正式比赛中获奖。

  6、课程特色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达到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

  173

  A级

  26

  15.03%

  173

  B级

  73

  42.20%

  173

  C级

  15

  32.95%

  173

  D级

  5

  9.83%

  该指标主要观测在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具体环节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表明15.03%课程形成了特色,具有明显优势。

  三、评估情况总结和评估结论

  各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规范课程教学,科学地进行课程管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完善教材建设,努力实践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就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目的。课程教学较好地实现了“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过程追踪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的教学目标。

  各学院对于课程建设以及课程规划、政策、措施及其落实有着严格的计划安排以及相关的评估机制,近年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和建设课程,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活动,每年开展优质课程申报和验收工作,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的评选工作,还开展了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和课程的革新。在经费支持方面,学校有固定的投入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并且有着严格的经费支出和报销制度,使得经费能够真正为教学使用。课程具有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具有完整、规范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进度与计划表、教案、试卷库、教研活动记录、听课记录、试卷、学生学习报告、作业本、电子作品、调查作品、学习专题网站、电子学档、教学项目表等。课程精心选取教学参考资料和专题教学网站,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引导自我探究学习。参考资源各具特色,有注重前沿领域和应用方面的知识介绍的,也有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详尽阐述,力图将这些参考书的内涵渗透于教学之中,充实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教学改革深入到具体教学内容领域的关键环节。

  学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从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规范教学文件的执行,注意收集最新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动态,选用获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重点教材,建立课程试题库等,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注重其实践性、时代性、先进性的要求。教学内容依据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和行业的特征得到了即时的更新。教学方式已由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式,发展为今天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多媒体网络等多元化的方式,作业习题越来越注重综合性、研究性、实用性。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逐步提高,教师不仅具有教学能力,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科研活动以及实践内容引入课堂的方式,不但使教学水平提到了提高,而且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高。改革课堂教学,拓展为课堂之外的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先后已有上百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将自己课堂所学知识尽快的应用到实际中,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关键,它是支撑高校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的质量和办学水平。课程建设组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养,结构比较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适应学校、学院的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尽量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快速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在青年教师中,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培养青年教师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勤奋治学,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乐于奉献。 

  课程建设负责人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老年教师为核心,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工作。指导教师主要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对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法研究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并定期检查。这样使青年教师不仅很快熟悉了教学工作,而且学到了中老年教师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关系外,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教材中一些次要的、陈旧的、琐碎的内容忽略不讲,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注意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引用教师亲自完成的科研成果教学,能够使学生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距离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参与老师主持的科研工作,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中,专门针对实验的需求,自编实验指导书,以便更好的帮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手实践,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课堂教学方面,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逐年的快速改善,使得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将新技术、新品种及时的引入课堂,使学生及时的汲取最先进、最新兴的技术和知识。

  教师还可指导相当数量的学生进行科技活动项目,教师也可开展科研活动,并已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相信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更主要的是我们课程组的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料、实验条件等方面水平将不断的提高。

  课程评估结论统计表

  评估课程总门数

  评定等级

  课程门数

  占参评课程百分比

  173

  优秀

  17

  9.83%

  173

  良好

  75

  43.35%

  173

  合格

  69

  39.88%

  173

  不合格

  12

  6.94%

  根据课程评估结果统计,17门评定为优秀课程,占参评课程9.8%;75门评定为良好课程,占参评课程43.35%;69门评定为合格课程,占参评课程39.88%;12门评定为不合格课程,占参评课程6.94%。

  四、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和风范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加强;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同质化”趋向;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不强,师生对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课程的实效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契合度不够,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不紧密,部分内容滞后于社会科技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度不牢,且注重知识的存储,忽视知识的应用与迁徙;教学组织创新不够,“满堂灌”现象比较突出;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度不深,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有待深化等。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这些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课程供给侧改革,否则将困扰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意愿,阻碍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各学院课程评估结果明细表

             学院       等级

  优秀课程门数

  良好课程门数

  合格课程门数

  不合格课程门数

  人文学院

  0

  6

  13

  2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4

  1

  4

  3

  经济与管理学院

  0

  6

  12

  0

  外国语学院

  1

  11

  0

  0

  教师教育学院

  0

  6

  2

  0

  数学与统计学院

  0

  1

  7

  1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

  5

  7

  1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6

  6

  0

  0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0

  6

  6

  0

  信息工程学院

  3

  12

  0

  1

  体育学院

  1

  2

  5

  0

  音乐舞蹈学院

  0

  8

  4

  0

  美术学院

  0

  5

  4

  3

  城市学院

  0

  6

  5

  1

  合计

  17

  75

  69

  12

  五、针对各观测点存在主要问题的改进措施及思路

  (一)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坚持“有用、有效、先进”的理念,能力本位,应用导向,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倒逼课程供给侧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进行全面清理和优化重构,严格课程准入,杜绝因人设课,确保每门课程对支撑毕业要求有明确的贡献。强化学生通识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对接企业需求和文化,对接行业和职业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国家专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合理衔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整合课程门数,提高课程的综合性;注重课程修读的可选性,提高选修课程比重,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要求。

  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科积累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重点突破,开发或重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或课程内容,设计构建彰显专业特色的独特的课程体系。

  要把人才市场的短周期性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处理好课程体系稳定性与岗位需求多变性的关系,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提高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建设更为丰富、更具灵活性、学生有更大选择空间的课程体系。

  (二)深化各类型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设置的有效度

  紧密围绕学校培养定位和要求,以学生为本,推进各类型课程的需求传导式结构性改革,满足学生有效性学习的需求。

  以对接行业或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整合专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尤其是基于产业链、创新链构建的特色学科专业群,更应强化特色课程集群的建设。探索以项目驱动、岗位衔接、校企共建等形式开设诸如创新创业类、实务类、技能类、实践生成类等多样化的专业模块课程群,打造专业方向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工程建设。依据应用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规律,剖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教研结合,推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课程质量为目的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程,有效发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学生专业核心知识、能力、素养的作用,建成一批学生广泛受益、在同类高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开展以培养目标取舍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试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丰富课堂形态,提高专业能力和实务能力。

  推进专业导论课程改革项目。充分发挥课程的专业导学作用,推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充分理解专业性质、职业素养、学习内容、研究方法、知识能力结构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探索专业导论课分年级贯通实施、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明确各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加强课程基本要素的建设,提升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效的一致度

  以“学生学习和发展成效”为核心,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完善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成绩评定标准的指导意见,以规范新版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修订为抓手,强化教学策划环节建设,聚焦教学内容、教学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进程等的设计,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目标确立。每门课程目标需与毕业要求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课程学习,能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自我发展潜力,有助于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确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态度等,符合社会对毕业生专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模式的期望。

  (2)内容设计。坚持“基于学习成效的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以支持课程目标达成为准则,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使各知识点(单元)与课程目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课程内容应能够反映本课程领域最新的发展水平,能与社会职业需求对接,建立随社会需求变化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强化课程概念性结构的建立,知识点梳理清晰,逻辑结构合理,各知识单元之间连接恰当,与其他课程内容衔接顺畅。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我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和项目实训中,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

  (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教学。每门课程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预期效果,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将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与措施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方案,支撑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项目式、研讨式、情景式等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规划课内外学时,明确课内课外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及对应的学时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促使学生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得到提升。

  (4)教学评价。以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为引领,设置有明确目的蛀和指向性的考核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科学地评价学习成效。积极探索课内课外融合的全流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考核方式多元化,如开卷考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网络测试等,有效评判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养成。制定课程考核详细的评分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帮助学生更好达成课程学习效果。

  (四)制定课程建设标准,提高课程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保障度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分类研制课程建设通用质量标准,以保证课程建设质量有度可量。有计划、分批次地推进专业教育类课程、通识核心和专项以及文理必修类课程、通识选修类课程的质量标准实施落实。

  完善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制度。研制课程建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保障课程建设有效监测和评价,引导和推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分阶段、分类型、分批次、分重点地开展一轮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完善第三方对课程设置与建设满意度的跟踪调查。

  健全课程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机制,多形式扩大评估结果的运用范围,充分发挥评估对课程建设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扭转课程建好建坏一样的局面。

  完善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机制,形成课程建设质量的闭环管理,构建课程建设的新常态。

  (五)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符合度

  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完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四层次构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加强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室建设。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以问题导向和与行业产业技术同步为出发点,校企联合开发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库总量,提高年更新率和设计研究和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鼓励开发项目引导的赛课计划。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型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引进和开发一批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充实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学校实际联动推进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构建我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与专业实践融通的的课程体系。

  (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与应用型大学要求的匹配度

  以课程为载体,着力构建以保障课程质量为宗旨的教师教学共同体,重点建设一批结构合理、校企合作、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师团队。积极探索本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组成有效的课程团队的合作机制,建立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施校企共同建设课程的“双元主体”制度。推进部分课程“一课多师,一师多课”的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建设“多师”型课程。

  理顺课程归属,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课程负责人的责权利,完善责权划分制约机制,强化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课程资源对教学的支撑度

  1.网络课程建设

  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种教学形式的课程改革,制定在线课程管理办法,建立在线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开发或引进优质的在线课程,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深度融合。推进基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逐步实现量大面广的文理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混合式课堂数学覆盖率。探索在线开放课程的延伸性建设,开发一批适合本科在线课程,搭建各层次贯通的课程通道,吸引优质生源。

  2.教材建设

  积极选用或者编写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高水平教材,鼓励使用国家、省部级和学校原创出版的优秀教材及近期出版的新教材,基本形成国家、省部和学校的三级优秀教材使用体系。

  鼓励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编写符合教学要求、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教材。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并注重立体化教材和新媒体教材建设,探索适合基于网络课堂、手机推送系统等网络数字化手段的电子教材。完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建设,收集教材信息,及时有效地将目前最新最好的教材信息传递给师生,供其选用。及时跟踪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评估教材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改进,提高教材建设与选用的质量。

  3.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

  完善“课程与资源中心”管理制度,推进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检测等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全校所有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和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实现课程数字资源全覆盖。

  整合校外课程资源,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力争让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诊断,实现个性化的资源推送和教学互动,拓展和提升数据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初步实现基于数据的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支撑和精准教学管理。

  4.课程档案建设

  完善学校教学工作档案建设规范,强化课程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妥善保存,以利于追溯课程发展轨迹,开展课程研究,保障课程质量。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应建立规范的档案,并努力实现数字信息化,开展课程大数据的分析与监测,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通过调整和改革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形成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本科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较为完善的可持续性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使我校的课程能够满足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人才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需要、满足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熟练技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需要。

   

   

 

上一篇:网络课程评估验收报告
下一篇: